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孩不笨2》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小孩不笨2》观后感1上周,教师组织我们班的同学在课上一齐观看了《小孩不笨2》这部影片。影片十分精彩,既诙谐搞笑,又发人深省,具有十分大的教育意义。其中也不乏引人落泪、让人感动得泣涕涟涟的画面,看着那些孩子在父母的误解和呵斥下从原先的好孩子渐渐变成无恶不作的坏孩子,我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更惋惜他们竟会变成这般摸样,心中的痛惜和遗憾难以言表,感触油然而发。
影片是用杰利的口吻进行叙述的。在影片的开头伊始,屏幕上就出现几个问句:“你最终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终一次被别人称赞又是几时?很久了,对吗?”看到这么几行字,我已经进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确实是像影片中的孩子们一样,不管做得多好,大人们永远都嫌不够,从来没有给过我鼓励和赞美的话。我们的提高的不到肯定和赞扬,久而久之,我就觉得再怎样努力也没有用,又没有人会肯定我奖励我的提高。由此,我明白了称赞的力量是有多强大。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确实如此,语言就是一把无形的双刃剑,要是你给别人的是赞美、肯定、鼓励的话语,这把“剑”就是一把祛除听的人心里自卑、胆怯、自责等阻碍提高有损害身心健康的毒瘤的利剑;要是你对别人说的是贬低、训斥、责骂的话语,这把“剑”就是刺杀对方,把对方的心割裂的支离破碎、涂了剧毒的魔剑。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不是哑巴,都要用语言和周围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怎样运用语言,以到达自我想要的效果,就成为了我们必须学会的一门学问。每个人,总是有自我的尊严和人格的,所以人人都期望有人能肯定他们,给予他们必须的赞美和鼓励。仅有这样,他们才觉得活着有意义,有价值。所以,我们要学会经常赞美别人,事物都有好的和坏的两面,我们不要总是把目光定格在别人的缺点上头,而是应当用肯定的目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加以肯定和赞扬。这样,被称赞的人就会觉得自我其实是被人在乎和关心的,自我所付出的被人肯定了,再怎样辛苦、再怎样受委屈都是值得的了。并且,还会改变他们对世界和人心善恶的看法。
赞美甚至在必须程度上挽救了很多差点就走上不归之路的人,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失去了父母,成为了孤儿。因为没有人照顾,他穿得破破烂烂、又脏又臭,所有的教师和同学都厌恶他、唾弃他、远离他、耻笑他。起初,他只是感到很孤独很悲痛,渐渐地,同学和教师对他的耻笑和侮辱越来越变本加厉。异常是教师,就算他做的作业再好,也从来不给他应得的分数,还故意挑毛病。于是他再也忍受不住了,决定在圣诞节的时候在学校的饮用水里下毒,把那些侮辱过他的人都毒死。就在圣诞节即将来临的前一周,他们班来了一个漂亮的女教师。学校的惯例是每个圣诞节前夜学生都要给教师送礼物,并且教师要在全班同学面前把礼物拆开。他为难了,家里一无所有,教师的礼物怎样办?于是他决定还是把之前被其他教师厌恶的拒绝的礼物拿出来送给这个教师。平安夜那晚,他胆怯地把礼物交给了教师,等待着不堪入耳的嘲笑。教师慢慢地把礼物打开,里面是一瓶用了一半的香水和一个有裂纹的假玉石手镯。
教师看到这些并没有半点嫌弃,拿起手镯戴在手上,并且把香水洒在空气中,深吸一口气说:“真香!多好哇!多谢这位同学这么精美的礼物!”这时候,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心里面那个邪恶的念头一瞬间荡然无存。之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埋头苦读,最终成为了一个鼎鼎有名的科学家。在多年以后,这位女教师收到一封信,上头仅有一句话:“是你的赞美拯救了我即将枯竭和已经扭曲了的心灵!”是啊,不管是从这个故事还是这部影片,我们都能够看到赞美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它们是我们懂得了要多赞美别人,而不是对别人的优点和提高视而不见,而对缺点和不足就吹毛求疵。我想,再过几年,我即将初为人师,一向以来我总以为不能过多的称赞别人,异常是那些年少气盛的孩子、学生。因为我总认为,要是赞美了他们,就会助长他们的骄傲和盛气,下次他们就会沾沾自喜,骄傲自大。仅有不断的厉声教导他们,鞭策他们,才会让他们有更大更多的提高。此刻看来,我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还好及时看了这部教育意义重大的影片,不然我就要成为毁坏祖国栋梁的千古罪人了。
影片另一个发人省醒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问题。此刻,很多父母都唉声叹气诉说他们的孩子怎样怎样不懂事、如何如何叛逆、不听话、难管教、爱顶嘴等等。异常是此刻所谓的90后,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言行举止都与以老一辈的人大有不一样,没有人能猜得出他们的心思,更不明白他们下一秒会有什么惊天动的的举动。我也是出生在90年代,是一个典型的90后,我们不一样于老一辈的人,我们爱幻想,有自我的梦想,有自我的个性和独特的想法,不会因为惧怕失败而停滞不前,敢爱敢恨、敢闯敢当、讲义气、胆大心细。可是这些在大人眼里看来,都是一无是处,不切实际,瞎折腾。于是,他们批评我们,处处对我们将加以管束。我们反抗不了,仅有听之任之,渐渐地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和他们说话,就是迫不得已的说话的时候也是简单的“嗯、哦、啊”。
久而久之,两代人之间筑起的心墙越来越高,彼此的心都被封堵在密不透风的心墙里,没有任何沟通和交流,彼此的联络也只靠赤裸裸的血缘关系来维系。其实大人们何尝懂得我们其实是很渴望和他们心平气和的交流的,可是他们永远只会自我说,自我爽,一说就是一大堆,不管我们听没听进去,更不容我们发表只言片语。这种仅有一方在絮絮叨叨地说,一方默默无声的听的,怎样能沟通呢?所谓“沟通”,就是要良两方勾连,才能够到达通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想在和父母之间的这道鸿沟之间搭起一座桥,就要鼓起勇气耐心地跟他们说明白这个道理,把自我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同样,我们对待一切人也需要用沟通去了解对方,要学会倾听,更要学会委婉地表达自我内心的想法,让对方容易理解。而不是一味的忍气吞声,默不出声,心中的压抑太久,一旦有朝一日爆发,后果可能就没那么简单了。
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教育意义更大的启示。那就是家的定义。很多大人以为,只要自我拼命工作赚钱,给孩子们丰富的物质生活就是爱他们,就是尽到了做父母的职责。其实不然,“养不教,父之过”做父母的不能整天只顾着赚钱,而忽略了对孩子们的关注和教导。其实很多孩子心里所谓的幸福温馨的家,并不是家财万贯的富足。而是父母亲的陪伴和鼓励,只要有父母的问候和关怀,就算吃的是糟糠,穿的是粗布,他们也会觉得内心充实、温暖,感受到家的浓浓亲情。这才是孩子们对家的定义。
另外,给我感触很深的还有成才父子之间这一悲喜交加的故事。影片中成才的父亲在临死前才觉悟出:“没有教不会的孩子,仅有不会教的父母”从成才父子身上的故事,我领悟了许多道理。成才的父亲之所以要在付出了生命这 ……此处隐藏3049个字……但是爱一个人,要是不懂爱的方式,不懂怎样表达爱,也许会让他产生误解、弄巧成拙。
影片在成才赢得比赛冠军和杨学谦父子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并达成默契的完美结局中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永远没有止尽。以上只是我一些粗浅的感悟,我知道影片还有很多东西等待我去领悟呢!
《小孩不笨2》观后感3前几日在教育学原理的课上我们欣赏了一部有关于儿童教育的电影,这部电影使我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感触颇多,这儿部电影的名字叫《小孩不笨》。《小孩不笨》以新加坡的教育文化为背景,真实反映青少年在学校及家庭里所面对的压力,影片对华人社会的教育、儿童成长问题有细腻而深刻的表达。影片秉持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前半部分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隔阂的铺叙,后半部分是问题的集中爆发和解决,同时也是家长和学校通过这些事件的本身和事件中的线索来真正理解、认知孩子的过程。
电影最开始的一段独白让我记忆很深,它说:“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在什么时候,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什么时候?很久,对吗?”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新加坡家庭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对他们的不正确引导,导致了他们不同程度的自我放弃和自甘堕落。电影中反映出的许多问题,都是我们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
一、家庭方面的因素:孩子踏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责怪孩子很坏不听话,难以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别因为家长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相处,将会发现其实孩子并不坏。
(一)首先,父母双方要分配好对青年教育的`职责,因为管教孩子是两个人的事。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电影中的校长说过一句这样的话:“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日常生活的行为举止,如果身为父母都做不到又怎么去让孩子们达到要求呢?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榜样性的作用。希望家长们在要求孩子们之前,请先严格要求自己。家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身为父母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忽略孩子们的感受,要关心孩子成长阶段的每一个小的细节。
(二)其次,夫妻双方的矛盾不应该牵连到孩子们,孩子在家庭中是一份特殊的存在,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和长辈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在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孩子们。家庭里父母关系不好,吵架、冷战,受伤最大的就是孩子。影片中几个家庭里,父母关系都不和谐,天天吵吵闹闹,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是最佳的学习者,他们能时刻用他们超强的能力去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孩子是最糟糕的诠释者和表达者,他们没有建构起完整的、逻辑的、合理的意义的能力,也没有对应的丰富词汇来表达出他们的思考、怀疑和好奇的一切。作为学习者,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指引。身为家长,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们想什么,需要什么,而并非简单的生养关系。父母跟孩子缺少沟通,导致孩子碰到事情,出了问题不敢找父母帮忙。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找不到方向,慢慢走上了歪路。该管的管,不该管的也管,碰到问题就是骂和打,根本不给孩子说实话的机会,逼孩子不得不说谎话。其实,父母跟孩子需要感情的共鸣。孩子与父母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作为家长需要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问题,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在工作之余,多陪陪孩子,辅导孩子功课,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子女之间,连接他们的并不是责任,而是他们之间的爱。
(三)最后,身为父母要学会欣赏并尊重孩子,多从正面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参加孩子们的活动,并要尊重孩子们的朋友,这对于拉近父母和孩子们的关系是十分有益的。在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与坏孩子,只要唤醒他们的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电影中有句话说得好: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了地方,就是资源。在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有很多的优点,但就是被家长忽略了。大人的观点很唯一,也很统一,就是一个答案:读书读得棒才是真的棒,其余的都是假的,不值一提。为此,家长心甘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给孩子补习,而从来不会问孩子愿不愿意。很多时候是事与愿违,有的甚至适得其反,把孩子对学习仅存的最后一丝兴趣,也给磨灭了,还有什么成绩可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的成长,为了少走些弯路,父母应该向前人多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多看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或片子,这些好的东西或多或少总能触动父母的一些神经,在以后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少些坎坷。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教育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时代在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不能只是依靠一些条条框框来教导我们的孩子。
(一)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影片中,校长是一位华文不好的人,付老师所教的学生当中,很多学生的华文成绩不好,他们都说:校长不会说华文,照样能当校长。在这样的“榜样”作用下,同学们就觉得自己的华文成绩不好是理所当然的。教师在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聆听孩子的心声,确认学生是否真的有听进去,并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对不同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不要一棍子打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记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时常会鼓励和称赞孩子,孩子在大人们的鼓励下学会了爬、学会了站,学会了走路。在孩子慢慢长大后,大人对孩子的鼓励和称赞就越来越少,取代的是责骂和挑剔。多鼓励孩子,多称赞孩子,多看孩子的优点,真的那么难吗?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称赞和鼓励,影片中付老师突然间称赞那位考试考了12分的女同学,对她说:“上次考了10分,这次考了12分,下次再努力点,一定可以学好华文。”学生听后,开心地笑了并且充满自信地迈步向前。
(二)“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则是人制定出来的,所以我们对人对事要灵活,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人性化。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宝,请家长和老师们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电影中这个班的老师总是抱怨自己班的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成绩,隔壁班深受同学喜欢的郝老师对他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他们的门已经关了,你需要找到一把钥匙。少说他们的缺点,多说他们的优点,就是这把钥匙。”当今,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经常打着“爱孩子,为孩子好”的旗号来管教我们的孩子,慢慢的,孩子们厌烦了这种唠叨,他们的心灵之门也慢慢的关闭了。而我们需要打开通往孩子心灵的大门,就要找到一把开启孩子心灵大门钥匙。时代在发展,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他们那个时代的特点,所以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依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待孩子多鼓励、少贬低。
(四)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和生理指导。正确的引导他们和异性之间的相处,掌握该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这并不是一个需要回避的话题,这是处在该阶段的学生需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