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观后感

时间:2024-02-10 01:27:29
《百鸟朝凤》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百鸟朝凤》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百鸟朝凤》观后感1

看《百鸟朝凤》,自始至终,一种沉痛的感觉,出了影院,广场上的广场舞音乐更显得格外刺耳,有一种想马上逃离的感觉。片中的影像历历在目,回家路上分享感悟和收获,我说:“天鸣不如蓝玉聪明,但割麦子很认真,失火了他先想的是唢呐,他的师傅收他做徒弟是因为他爸爸头磕流血了他心疼的哭了,他很孝顺。”

爸爸分享说:“我们爷爷也是唢呐匠那时候可是很高贵的职业,村里没有几个人会的,村里人很尊重,现在都被遗忘了。”

早上到学校,跟老师说:老师,你会不会吹唢呐?我想学。么非这小子想传承这门艺术?影片展现出一种传承,师道和孝道的传承,主人翁游天鸣开始不愿吹唢呐,为了爸爸的一个愿望,去学吹,为了师傅的,一句誓言,去传承唢呐。焦师傅,挑徒弟也是观人的根基,是否有孝道有担当,都是做人做事的方面去观察一个人,包括是否能耐的住。

父亲带天鸣去拜师的画面,父亲对师傅的尊重敬仰是百分百的,表拜师的决心。焦师傅一句:“磕什么头?这头不是谁都能磕的。”说明了传承的严谨。徒弟收七八个,其中有天资聪颖的蓝玉,却未曾教授唢呐的顶尖作品《百鸟朝凤》,要挑选什么样的人,是为中华文化的负责任。焦师傅的智慧是我们老师该具备的,识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人为了利益,或者生活所迫,曾经的信仰都移情别恋了,曾经的唢呐匠们都更改了行业,连天鸣的父亲也要求儿子改行,但是焦师傅在最后时刻想的是唢呐的传承,而游天鸣一直守着信念不改,《百鸟朝凤》只吹给德行高的人。焦师傅的德行受得住《百鸟朝凤》

沉重之余,也万分庆幸,庆幸我们伏羲教育正是从根本出发,教人伦,顺人性,培养孩子做人做事的能力,和学习的态度,只有根本好才能做传承,将来会有千万个游天鸣来改变社会,那就是我们的伏羲娃。

《百鸟朝凤》观后感2

唢呐,在现在已不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种古老的民乐逐渐被西洋乐器所取代。但是,有一首唢呐曲,在看过一部电影后,已被深深烙印在了我心里,那就是——《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讲述了游天鸣自小拜师学唢呐的故事。从电影开头唢呐的光辉岁月,到最后的逐渐没落,无不让人感动。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则是电影的尾声,一位老者,手拿唢呐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演奏着,有一对年轻女孩走了过去,还向老者身前的杯子里投了一块钱,这多么令人感到屈辱啊!

那位老者的唢呐技艺极好,可是,曾经无比光辉的唢呐技艺,如今,却只能用来像乞丐一样讨钱,这如何能不令人感到屈辱心寒呢?再回顾电影的开头,二十几年前的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为红白喜事伴奏,多么光辉,多么光荣啊!可如今,有谁还尊重我们唢呐匠?没有。我们自己的东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这么被人给遗忘抛弃。而这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那些西洋乐曲新鲜,有趣,可我认为这并不值得我们为其放弃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而对于那些赶流行,推崇西方文化的人,我想问你们几句,你们从哪里来?你们记得自己的根吗?

我认为,西方文化是非常新鲜,有趣,但是,我们要时刻记得,不能够本末倒置,不能忘记我们作为中国人,要将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要像游天鸣一样,将属于我们的文化时刻记起,烙印在心头,有着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信念。

唢呐匠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它反映了现代人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却任由别人将自己的东西拿走。我们不能像电影里的那些混混,要像天鸣和他的师傅一样,将中国文化传给我们的后代。

百鸟朝凤,唯有坚持方能成凤。要学习电影里的唢呐匠们,传承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的坚持。

《百鸟朝凤》观后感3

“凤凰已逝,但百鸟皆鸣”,返璞归真的感人故事,凝重厚实的影视风格,色彩浓郁的传统民俗特色,悲天悯人的哀婉乐曲,让这部《百鸟朝凤》——大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呈现了经典。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八百里秦川上的无双镇,老一辈的唢呐师父焦三传艺给徒弟游天鸣,希望他将这门民间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但在现代化大潮的裹挟下时代风尚发生转向,唢呐班子无以为继、四散衰败。 时常100分钟的电影,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内心一次次震撼。师父焦三爷说“唢呐是个匠活”,吹唢呐人自称唢呐匠,而不是唢呐艺人,正是匠人精神的骨与魂。

传统行当有它的伦理和规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德行高于技艺。表面看起来严肃古板,一身傲气,实则是一位热血、善良、重情重义的唢呐师父焦三,在挑选唢呐徒弟的过程中,尽显其苛刻,一开始天鸣差点因为天赋不够被拒之门外,学徒过程中吹奏的悟性也不如师弟蓝玉,最后却从师父手里接过整个唢呐班,就是因为品行纯良。天鸣问师父你为什么会收下我,师父说:“是因为你父亲摔倒时,你眼里流下的一滴泪。”我想也是因为他的善良和热情,因为他的勤奋和执着,用芦苇秆吸水练功,哪怕是风吹雨打,并不间歇;因为他的不那么精明,因为他在大火中帮师弟抢出了师弟的唢呐而牺牲了自己那把碰都不让别人碰的唢呐。毕竟唢呐班的接班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天赋秉异技艺高超的演奏者,更需要一个坚韧隐忍赤胆忠心的传承人。匠人精神大概正是这样一种心无旁骛的风骨,一种一生悬命的魂髓。

我们一边心疼传统文化的消失殆尽,一边又鄙夷固执老派的匠人精神,一生只专注一件事不要说常常养不活自己,就连最起码的基本尊重也得不到。管乐没有错,靡靡之音没有错,甚至管乐取代唢呐也没有错,潮流就是这样汹涌,时代就是这样更迭,但我们是否可以给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一点时间和空间,不要让祖宗留下的好东西都断了根绝了后。大浪淘沙,形式可能消失,但精神终将不朽。

我感动,为这部《百鸟朝凤》,我期待,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我虔诚的期望,自己甚至更多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的追求和信仰,用平凡的、普通的行动,用最真实的心灵写照,去捍卫我们的心灵。

《百鸟朝凤》观后感4

在三亚大菠萝影城,我们俩陪女儿看了一场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片花里张艺谋对吴导本人的艺术造诣和为人以及影片大加赞赏,我们也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影的。大师不愧为大师,无论从选材到拍摄还是主演陶泽如的精彩演绎,都无不彰显出一代宗师的独特匠心和高超水准,自然就心甘情愿心悦诚服的在心里为大师的作品点赞!

电影主题思想是要表达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人淡漠冷落的一个残酷现实,借唢呐王焦三与游天鸣等徒弟们为唢呐吹奏艺术的传承发展,展现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徒情谊,他们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了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流失,他们用青春乃至生命维护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当焦三用生命和鲜血吹揍《百鸟朝凤》时,我为老艺人的精神流泪,为民族文化遗产的后继乏人流泪!婚礼现场西洋乐器大战唢呐其实也是西洋文 ……此处隐藏5906个字……因素,西洋音乐来势汹汹。人们不由自主的被吸引过去,感到新鲜,为之喝彩鼓掌。老祖宗的东西眼看着就要保不住了,唢呐匠报之以更猛烈的吹奏,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但无济于事,人们反而嫌其吵闹,引来了小镇青年的群殴。更可甚者,与之前崇高的地位相比,唢呐匠已经沦落成街头卖艺人,靠别人的接济过活。死守着唢呐还有什么用?能赚钱吗?能养家吗?现在谁还听这些东西?焦师傅临终遗言: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又说,自己死后吹四台就足够了,但可悲的是,最后在自己坟前竟然连四个人都凑不齐了!只有徒弟一人在悲凉地吹着曲高和寡的百鸟朝凤......

西洋音乐对无双镇唢呐的冲击是毁灭性的,正如西方文化一来,中国文化节节败退,几乎不能自保。这真是“两千年一来未有之变局”。中国文化将何去何从?中国文化会复兴吗?电影《百鸟朝凤》没有给出最后的答案。但影片中的最后一个镜头,焦师傅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去,我想电影导演是有这个信心的,我们,做为中国人,也要有这个信心!

《百鸟朝凤》观后感13

少年游田明是焦散叶的弟子。但是,他愿意吃苦,愿意勤奋练习。大师更看重的是对唢呐的热爱和高尚的人格。于是,游田明成了唯一一个学会了“百鸟齐鸣凤”的接班人。但后来受西方乐器的影响,恰好是一件大事,村民选择了更震撼的西方乐队,而不是唢呐班。你田明不想唢呐没落,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在影片的最后,云田明成功地申请到了遗产,成为了唢呐的继承者。

这部电影让我震惊和感动,它绝不仅限于画面宽广和人物内心。

细腻、背景音乐的穿透力,而是在于他的思想主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当今世界,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四面八方的外来文化,不断冲击世界甚至改变着中国传统文化。从欢乐圣诞节到情人节,西方节日在中国越来越火,而传统的中国节日却渐行渐远。尤其是商家更是津津乐道,特别是圣诞节,无论大街小巷,热闹程度,有增无减;中国传统节日日渐清淡,端午重阳元宵,越来越不被重视,在电影院,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成了众多观众的选择,国产片却常被冠以“烂片”的称号……

对此,我们要做的是保护与继承。可以改变的是文化的内容,但不可以改变文化的精髓。影片中,年迈且患有肺痨的焦三爷为演奏百鸟朝凤,一口鲜血喷出,这是对艺术的坚守,更是对文化的献身!正如焦三爷所言:“这秦川大地,不能没有唢呐!”我们传承的文化,是随着血液继承下来的一种品质。回看当今,各种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影片、节目譬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不断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学习……“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的人,才能拼了命把这活儿保住,传下去!”只要我们拥有继承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相信传统的种子定会在天朝大地上永远生根发芽!

影片到最后,在师傅焦三爷坟前,游天明满怀悲痛地奏响了惊天动地的“百鸟朝凤”云雾中,师傅坐在太师椅上,微笑地看着徒弟,面容骄傲地听完了整曲,罢了,起身,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远方……那一刻,我意识到,传承的精神已在我心中永恒。

《百鸟朝凤》观后感14

作家三毛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有梦想可追,是幸福的,因为心会跟着梦想一直在路上,即使是苦难,也是沿途最亮丽的风景。

妈妈常会陪着我看电影,她说:“你总能从电影里看到自己,然后便慢慢地跟着影片里的人物一起长大。”从小,梦想就是个遥远的名字,就像太空与星际间的距离一样。昨晚,在泪花与抽搐声中,我第一次感觉到梦想原来可以这么真实,这么有力度。房间里妈妈眼含热泪地看着电影《百鸟朝凤》,连中途的广告也不缺席,唯恐错过了那些逐梦的细节。故事很简单,但逐梦的细节却感人肺腑。

故事围绕唢呐展开,吴天明为了父亲未完成的梦想,历经千辛万苦去拜师学艺,并凭着德行和刻苦,接过了焦三爷的衣钵。焦三爷的祖祖辈辈都是吹唢呐的高手,是一群能将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艺匠。为了将吹唢呐的梦想延续下去,焦三爷呕心沥血。当游家班的人纷纷去省城打工时,他怒火中烧,帮天明四处寻回弟子;在村长葬礼上,他带病为天明撑场子,并在吹《百鸟朝凤》时,吐血倒地,起身后,又劲头十足地为天明擂鼓伴奏;查出肺癌后,他忍痛卖了自家的牛,让天明去置办新的唢呐等乐器;临死时,申遗的县领导来访。焦三爷用一生在坚持并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所幸的是,唢呐的梦想还在,逐梦的脚步从未停歇,天明在焦三爷的墓前深情地吹着《百鸟朝凤》,唢呐声声,响彻街坊巷陌,它在很多人的心里活着。

妈妈看后,感慨了许久。她说,江西的两位舅公公也是吹唢呐的,不过他们纯属于喜爱,为了这梦想,他们在家里不断地练习,练到一定火候了,就有人请他们去吹喜宴和白事。后来这种传统的技艺大家不稀罕了,舅公公就外出打工了。然而,唢呐的梦想总会时不时地冒出来……现在,两位舅公公又开始玩起唢呐来了,妈妈说,家乡搞新农村建设,组织了一支乡村乐队,让舅公公的唢呐在各乡镇间巡回演出……此时,我仿佛听见了梦想拨节的声响。

梦想是蝴蝶的翅膀,有了它才有了翩翩起舞的舞姿。心怀梦想,就算细若微尘,也会有让人惊艳的崛起。朋友,如果你的梦想在蓝天,那就向上飞;如果你的梦想在远方,那就往前走。

《百鸟朝凤》观后感15

“你拿上这根芦苇,去把河里的水吸上来,吸不上来就别回家。”男孩看了看手中的芦苇,又望了望师傅远去的背影,默默地把芦苇的一头放入水中,用劲的吸了起来。一次、两次、三次,脸已经憋红,“扑通”一声摔倒在了地上。紧接着,男孩又站了起来,手里握着芦苇杆。

从烈日高照到明月高照,已经过去了一天,男孩也吸了一天,肚子也饿的是饥肠辘辘,急忙跑回了家。在师傅追问下,男孩——天鸣吓的是一动也不敢动,当师傅得知给他的任务没有完成,更是火冒三丈,一把就拿走了师娘给天鸣的饭,把一半的饭都倒在自己的碗里……

此后,天鸣每天都早早地跑到河边用芦苇杆吸水,就这样不停地练习。与往常一样,第三天他依然在练习着吸水。突然!他似乎吸上来了水,嘴里憋着一大口,他吐了出来,是水!是水!是水!“我吸上水了,我吸上水了!”只见天鸣手舞足蹈的,以最快的速度跑向家……

那一瞬间,我的心里也为他松了一口气,心想的:他终于可以不用被师傅骂了。从这之中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哪个本领,在练成的背后是没有付出艰辛和努力的,看了这部电影,更是诠释出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虽然过程很困难,但他们知道这是必须经历的,他们毫无怨言,一直在默默的努力。一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学习吸水,终于有所成就。师傅也教他们吹起了唢呐,这更是对她们进步的最大肯定啊!

这是我感触最深的镜头之一,因为它告诉了我,当面对任何未知的阻碍时,都应该知难而上,不退缩,坚持不懈,一步步的推倒它!虽然过程十分困难,但当尝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时,内心绝对比吃了蜜还要甜的多得多。

成功,即达到自己的梦想这并不容易,但固然是要付出努力才可以得到的,所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的目标,不管过程多么的艰难,都要努力去克服,加油吧!

《《百鸟朝凤》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