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讨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4-05-26 01:27:34
小学数学研讨课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研讨课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研讨课心得体会1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徐老师与同学生交流,通过用小纸条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学生认识,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授学习。上课前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一起来做游戏,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老师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教学中徐老师用《理发师的困惑》导入正文,又通过抢椅子的游戏,使孩子们在乐中学,学中乐。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他语言生动,亲和,自然,幽默,让学生感觉数学好玩,愿与数学共成长。授课中多用鼓励性语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不断地鼓励孩子发言,使他们很快树立了自信心。

三.教师要做教学艺术家。

徐老师说:教师要做教学艺术家。每位老师要传授的知识是科学的,但教学风格却是艺术,老师的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体,而教育就是唤醒的艺术,激励的艺术。作为教师,我们是发现者和欣赏着,一名好的老师能引领人的发展,学生明天的需要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孩子是国家的希望,作为教师我们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更没有选择教育环境和教学时间的权利,勇敢的退,适时的进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作为教师,我们要有一种魄力和勇气,蹲下身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孩子们的视点认识数学与生活,共同构建热情而又充满活力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笑在课堂,获得学习的快乐。

虽然是很短暂的与名师接触,聆听他们的精品课,但让我非常难忘名师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在欣赏别人的精彩时也看到了自己教育水平的不成熟,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多看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

小学数学研讨课心得体会2

20xx年3月24日,由省教科所组织的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仙桃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化的思考。

由于我校也曾经研讨过《千以内数的认识》,所以对东方红小学万睿杉老师所执教的这一课颇有感触。

1、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来。万老师用动态的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视频资料代替静态的单元主题图,通过学生猜测体育馆的人数,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上切实存在,这些数比以往学过的百以内的数多得多。导入的设计既具实用性又具时效性。在处理例2时,教师并没有拘泥于教材的编排运用计数器读数和写数,而是巧妙地将例1数正方体得到的两个数据398和406加以运用,再加上教师创造性的将数人民币融入此处,用生活中的数学,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巩固了例1刚学过的新的计数单位,而且还为后面读数、写数和数的组成埋下伏笔。

例1和例2两个例题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本身内容的量就不小,但在教学完例1,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后,教师舍得花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数小正方体,利用实物经历数数的过程。万老师提出“怎样摆能让人一眼看出你摆的是多少”。这一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体验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一、十、百”这几个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同时感受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在教学本课时的`一个难点“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时。老师让学生借助计数器边拔边数,利用手、眼、脑多重感观体验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一、百位满十要向千位进一的过程。这两次操作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低年级更是如此。在万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教学环节精彩的设计,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这种学习方法也容易流于形式。万老师在活动前明确提出“怎样分工合作,才能数得快”,让学生有意识地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再通过倾听一个小组的合理分工,对其它小组进行指导。不仅使数小正方体的活动开展有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为以后的合作活动提供范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这次活动,我找到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要向这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研讨课心得体会3

陶行知先生强调“过什么生活便是什么教育”,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他具体地指出,“过健康生活,便是受健康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教育。”通过20xx“园丁之秋”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新理念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我更能认识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在观摩研讨活动中,从名师钱守旺的“百分数的认识”和“生活中的负数”两个数学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强调贴近生活、联系现实生活和基于生活经验的学习及增进学生生活体验、提升学生生活品质等原则。对此,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整个生活的、精神的和科学的世界,将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的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从钱守旺老师的两个数学教学活动中,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和上课的学生都得到这样的教育,即“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只要留心观察,用心领悟,时时处处都可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本领。上课固然是学习,听报告、与人交流、做家务也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游山玩水,投身大社会、大自然的怀抱更能学到很多很多的活知识。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及时地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这大学校中学会学习。陶先生说:“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偶一停留,就要落伍!所以必须及时学习。”随着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将导致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学习将交替贯穿于一个人的毕生。要教育学生千万不能把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和教科书里,要学会从电脑网络、电子信箱、广电报刊等传媒中及时捕捉信息,寻求新的知识。不会及时学习新知识的人,迟早将成为“现代文盲”而被淘汰。

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变“死教育”为“活教育”呢?通过这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新理念精品课观摩研讨活动,我找到了答案,这就是转变教学观念及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突破“教材”的框框。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教育目标、教于手段、教学方法的变革,特别是数学知识本身的变化,任何教材都不能及时适应,多少有些滞后。所以教师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对教材重新处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其次,要突破“教案”的框框。教案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和教师本人的经验在课前设计的,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现行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能事先预料的,它根据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水平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另外,要突破“教学任务”的框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地方教师不让学生争辩,急于裁判,使问题弄得不深不透。其实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再形式,而要看实质。课堂中学生学的活泼、主动,重点思路掌握了,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学生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发展,即使设计的教学内容或书上的练习没有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也算完成了。新的课改教材知识的呈现方式是动态的、开放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有待了解的未知数,随着学生学习资源的多样化,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只是学生知识状况中的一个部分而已。可以认为,学习资源的多样性在给学生带来生动丰富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学生学习起点的选择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的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小学数学研讨课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