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月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日月潭》教学反思1课文描述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状、名称的由来,向大家描述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本文在写作特色上,语言优美,描写如诗如画,读来使人入情入境以,在写作顺序上是按时间的推移安排的内容。本人在教学思路上,让学生查找日月潭的相关资料。本课是本组课文的总领,引领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
本课上了两课时,学生能在老师的目标引领下完成锁定的目标,认识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3——4自然段。(因为在本课3、4自然段是重点,也是难点)。但也有不足,如“展”学生写成“衣字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作了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的反思。
本来该课能运用多媒体展示图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可能效果会更好些。由于条件有限,就想了些“土招”,在教学中采用简笔画,向学生展示日月潭的基本轮廓。通过图像的运用,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同时,本人在这个环节也注重了文题的特点。本文是围绕着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与中午两大特写镜头来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风姿。在走进文本之前,抓住“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也能体现写作思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本文就注意了题文照应,正文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这样既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也照应了文章的题目。(在学生展示图景过程中,本人简单地透露了写作文,也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相关联的互动作业。如何才能使文题恰当的照应。第一要标题贴切、就是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内容上互相照应。如《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燕子》等都紧密联系的物和物,人和物为题,做到了题文照应。第二要注意因文而异、就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去写。)和学生一起,读书不放一难,多次设计了读句和读段的训练。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指导学生反复的诵读,通过这个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情绪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这个环节就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发展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形式,本人是根据训练的需要设计的。(如、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日月潭就像童话中的仙境”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当下起蒙蒙细雨时,日月潭周围的景物朦胧一片,雨雾水汽,慢慢升起,置身其中有如腾云驾雾一般,也就是“云雾缭绕,朦朦胧胧的”。所以说“就像童话中的仙境”。通过读句,读段,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发展语言水平,是很有好处的,在这点上,本人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练习的落实。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加强了词句的训练。在这环节中,本人强调了在语言环境中学词识字。联系课文的内容,联系具体的形象,联系相近的词语,尽力做到深入浅出地理解词的意思,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如、反复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知道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每种事物有什么特点。然后,了解句与句之间内容上的联系,最后抓住词语进行背诵。又如、在第4自然段共有两句话,分别写了太阳高照时,日月潭的美景和蒙蒙细雨中日月潭仙境般的美景。抓住词语“太阳高照、美景、建筑、蒙蒙细雨”等词反复朗读强化记忆。)出示词语: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风光、蒙蒙细雨。(这些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读时读出美感,在了解词语大意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还可以分类记忆的方法。如、描写山的、描写水的……)。
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在“品”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在朗读课文时,感情基调要随时发生变化,读出景物的美,对日月潭由衷的赞美,注意语速的变化及语调的抑扬。如“中午太阳高照……仙境。”这两句描写的是不同天气下景色的不同,因此前后两句在朗读时,语速、语调就略有变化:读第一句时语速适中,语调上扬;读第二句时语速稍慢,宜用较舒缓的语气来读,突出日月潭不同天气下的状态美。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在探究与感悟中,是否能得到情感升华很重要。以朗读为主,在读中悟,在读中赏是本课的教学主流,其读文章也是读自己,是生成智慧的重要途径。
《日月潭》教学反思2《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
有获得:本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很容易读懂,不需要逐段逐句讲解,而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强复述的训练,并结合本文特点指导学生尽量条理清晰、生动形象地讲讲这个故事。课堂上,我帮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读懂、读好这个动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在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重点抓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思想感情,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后完成相关练习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
有不足:到底不是老手,在课堂上还是有所缺憾。现在想起来,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不够,特别是原本设计以默读训练为要点的,在实施时有所偏颇;文章中有着善恶的比,。文中恶龙与大尖哥、水社姐在道德行为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对恶龙,主人公舍生忘死、挺身而出,善恶相争,恶不敌善。课堂教学中,对引导学生理解“为民造福”一词的深刻含义还不是很到位。在学生明白“为人民幸福而牺牲的人,虽死犹生,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们的”之后,可以再继续追问一句:“在你的脑海中,有着哪些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形象,能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样,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点遗憾就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书上现有的插图。在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与恶龙激战场景时,完全可以借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导,却因为一时情急而忘记了。
有升华: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新课标还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照相关理论,结合平时在教学中大家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总结出凭借教材进行想象训练的几种具体方法:
1、从题目入手。课 ……此处隐藏9802个字……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我多媒体出示日月潭在“雾中、雨中、早晨、中午、傍晚”等不同情况下迷人景色,让学生欣赏后问:“你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为什么?”各学习小组热烈讨论后,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说:“太阳高照的时候景色很美丽,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可以带我们出去玩。”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日月潭周围一片朦胧,像仙境,很美。”在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时,我只是注重自己对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感悟,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方法的提高,大胆“放手”,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没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只是“学会”而没有“会学”。
《日月潭》教学反思13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领略日月潭的秀美风光。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仿佛真正地置身于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读书,读出自己的多元感悟和理解,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阅读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读书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在分层次的朗读中教师都为孩子提出读通读顺,感悟内化,背诵积累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次读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从而避免了学生空读书,傻读书的不合理现象。
《日月潭》教学反思14人教版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日月潭》。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和日月潭清晨、中午时景色的描写,赞美了日月潭的美丽神奇,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今天上的是课文的第二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预设的:
1、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了解日月潭的特点。
2、紧扣日月潭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3、感受日月潭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图像资源和优扬的音乐甚至是教师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的教学理念是:
一、创设情境、赏析课文
《日月潭》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我用课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日月潭的形态美,一边体会作者比喻的精妙。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日月潭清晨的景色”时,我觉得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读了以后到句子中去找自己感触深的、感到很美的词语,再来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渐渐地,那“薄薄的雾、点点的灯光、隐隐约约的感觉”就出来了。在这基础上再出示照片,让学生从多媒体的画面,得到感性的体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把自己融如到课文描写的景色中去。
此外,教师的语言在情境创设中也起了不少的作用。比如就在第二自然段在学生对图片进行欣赏之后,我的一段话“在一个宁静的清晨,我们来到日月潭,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山上的泉水悠悠地流淌,小动物们准备起床了。”把孩子带到了薄雾蒙蒙的日月潭边,并拓展说话“我还隐隐约约地看到( )倒映在水中;我隐隐约约地听到( )的声音。”这既是低年级学生用规范的句子拓展想象的说话练习,又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清晨日月潭的体会更加深刻,更加立体。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变得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二、以读为本,层层推进
这节课上,我引领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读书的时间比较充分。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我抓住了太阳高照,日月潭清晰的美和细雨蒙蒙中日月潭朦胧的美这两个特点,展开学生多种方式的品读。先是自由地读,读通课文,进而感知内容;然后指名读,教师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进了一步;再出示感性的画面,进一步理解课文,使朗读再上一个台阶;最后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背诵,使朗读得到了升华。这样层层递进,学生的情感也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以上两点是我力求在课堂教学中整体把握的。但在课堂上也表现出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学习蒙蒙细雨中的景色时,学生指名读的时候轻轻的、柔柔的感受已经出来了,但是另外的孩子读的机会太少,以至于到后面两个景色对比读和整篇课文朗读的时候有模糊了。今天就权当一次抛砖引玉的机会,诚恳各位批评指正。我相信自己与在座的同行一样,在课堂教学中会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以我们的勤奋、创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语文学习的乐园。
《日月潭》教学反思15今天早上把小鬼们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在早读课时先让大家欣赏庐山瀑布的美景,学生兴致极高。我心里真是高兴,想着等到的新课一定会很精彩。心里充满自信。可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学生却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做小动作的同学也很多,致使整堂课显得十分僵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现在想想,可能是一方面自己心急,没舍得花时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以为学生面对课件里直观的图片资料,应该会像早读课时兴致高涨,可为什么反而提不起学生的兴致?是不是我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难度大?记得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提出:为什么称它为日月潭?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就能回答得出来,可实际上只有一半同学能从文中找出原因。在讲读第四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反复读句子,用“——”画出点明景色特点的词语,结果连优生都不理解什么叫“点明景色特点”,更别说画出词语了。
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讲解第一句话,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找出“清晰”这个词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二句话,结果还有近一半学生没找出“朦胧”。不知道学生是否因为这个节接触到的新词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还是自己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对于那些抽象词语,我已找出图片帮助他们理解了,比如:群山环绕、茂盛、名胜古迹等,可是这节课就没能达到预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