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4-04-28 20:15:25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d t n l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规范地书写。

2.练习拼读音节。

3.读儿歌,认识7个生字。

二、教学准备

声母d t n l的卡片。韵母a e i u ü的卡片。四线格小黑板。配合d t n l发音的录音带。

三、教学时数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小朋友在拼音乐园里认识了b p m f 这四个声母娃娃,今天,老师还要带大家认识几个声母娃娃。

(二)学习声母d t n l。

1.出示课文插图,大家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在跳绳)

2.你玩过跳绳吗?是怎样玩的呢?

3.有一首儿歌,就把小朋友跳绳高高兴兴的情景写出来了(出示儿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学习声母d。

(1)由队引出声母d。

(2)教师范读d。

读的时候注意:d是舌尖音。舌尖顶住上牙床,突然放开,不吐气。

看图片,听录音念字母。

(3)学生跟教师齐读、试读、指名读。

(4)教字形。

板书d。让学生想想d的形状像什么。

参照写字本指导书写。

学习声母t。

(1)读跳引出声母t。

(2)教师范读t。

读的时候注意:t是舌尖音,读的时候舌尖抵住上牙床,突然放开,要吐气。

看图片,听录音念字母。

(3)学生跟教师齐读、试读、指名读。

(4)教字形。

板书t。让学生想想t的形状像什么。

参照写字本指导书写。

学习声母n。

用以上方法学习声母n。读闹引出声母n。

字母n是鼻音。发音方法是:发音时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出来。

参照写字本指导书写。

学习声母l。

用以上方法学习声母l。读来引出声母l。

字母l发音方法是: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流从舌头的两边出来,声带振动。

参照写字本指导书写。

4.拼读练习。

(1)教师出示拼读卡片:

d-a-da ta na la d-e-de te ne le

d-i-di ti ni li d-u-du tu nu lu

n-ü-nü lü

(2)复习两拼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4)小组互读,小老师带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卡片:d t n l,指名认读。

2.出示音节卡片,指名认读,全班认读。

(二)学习儿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拼读儿歌。

2.用○画出课后要求认识的字:根朋友排队鱼闹。

3.提问:你认识几个字,是怎么认识的?

4.小组合作学习,认字较多的同学把方法教给其余同学。

5.做游戏,巩固生字。

(1)找朋友:教师把卡片分给小朋友,教师说:× ×,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回答说:× ×,你的朋友在这里。

(2)摘苹果。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7.创设情景,练习说话:小朋友们玩跳绳这么高兴,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三)背诵儿歌。

1.教师范背。

2.指导学生背诵。

语文教案 篇2

【设计原由】

《竹影》原收录于《丰子恺文集·少年艺术》一章中。很显然这是给少年人讲艺术的,艺术是原文的主题。但本文先写了小孩子的活动,由活动引到艺术问题,这种对现实的真实描摹使我们读者发现了孩子的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正如席勒所说的:艺术起源于游戏。个人认为孩子的童心与艺术两个方面倾向于任何一方面都不足以表现原文的精神。于是根据丰子恺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根据丰子恺散文与漫画的特点,由本文入手,探讨丰子恺作品中所蕴含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学家朱光潜对丰子恺的评价。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回答本文有哪些美的地方?(明确:环境描写、孩子的行为体现的特点、父亲的言行、中国画的特点等等,只要围绕课文谈美,言之成理,就予肯定。)

2、独立思考三分钟。

3、四人小组内交流,每人谈一点美的地方。小组内推荐出最好的一点建议,派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教师即时评价。

三、课外拓展

感知丰子恺艺术对美的追求。

问题:仔细观赏幻灯片上丰子恺的漫画,说说你认为美在哪里?

观赏两分钟,全班交流。

四、总结

1、根据对课文的阅读和漫画的赏析,请总结:你认为什么是美的?

明确:可以归纳为生活、艺术、自然三方面。

2、教师总结语:

⑴ 这节课所接触的知识;

⑵ 同学们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以及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⑶ 美是需要靠发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 ──宗白华《美学的散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18个词语

2、知道月球的有关特点,激发学生了解月球的愿望。

3、学会读懂说明文的方法去学习本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趣味揭题、奠定情感基础

1、猜谜引入:师说谜语,猜猜我是谁?

谜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有时挂在山头,有时挂在树梢。

(猜出谜语后出示月球的图片,以激发情感。)

2、那我就是--月亮姐姐,你们还管我叫什么?

3、月亮姐姐很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想想跟月亮姐姐交朋友呢?

那就先听月亮姐姐作一个自我介绍吧!

揭题:月球的自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谁能听懂月亮姐姐的话,就与谁交朋友。

师范读(即自述)

2、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交流课文大意

三、进入情境,深入学习

1、看来,大家对都很真心诚意地要与月亮姐姐交朋友,但交朋友就要对月亮姐

姐有一个深入地了解,大家可以用哪些方法加深月亮姐姐的认识?

(交流学习策略)

(课后记录:通过让学生展开互相讨论,从而互相借鉴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学习时尽量使用最合理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这样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从而也增多了学生的学习方法,锻炼了学生在面对什么问题时应该选择什么学习方法的应用能力。)

2、再读读文,看课文写了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4、选一方面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

(课后记录:合作学习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的,让学生觉得自己什么时候该同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了就什么时候进行合作,让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符合学生的切身需要,自发形成的。这样合作时目的也明确了。)

5、交流汇报学习成果,品读重点词句,贯穿感情朗读

(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名字多---人类喜欢月球(读出喜爱)

(2) 体积小,距离远(通过比较体会“只有”“平均”等词用得准确)

(3) 光亮,相当于一面镜子

(4) 气象情况:无空气,无水

(这样的气候条件会造成怎样的结果?)

得出:无风云雨雪,声间传播、温差等

(5) 山峰高(通过比较句子体会用词准确)

(6) 中国人民愿望(喜欢月球,登上月球)

四、创设情境转述:(多媒体展示月球)

1、想不想把这个新朋友介绍给别人呢? (各自准备转述)

2、同桌或小组交流,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交流,也可全面交流。

(课后记录: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地方跟自己喜欢交流的对象进行交流。学生兴趣浓了,交流起来也绘声绘色,而且还暗含了比较的心理。因为他所选择的交流对象往往是自己平时的好伙伴,或平时较劲的对象。那通过这么一交流,学生真正地动脑筋去想、去说了。)

3、汇报。

五、拓展知识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球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大家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能更多地了解月亮姐姐?

六、“假想旅行”语言实践,升华情感

1、朋友们,看来大家对月亮姐姐都比较了解了,那你们想不想到我家去做客呢?大家该穿什么衣服,带什么东西去?

2、准备好了东西,现在请朋友们闭上眼睛,月亮姐姐带你们乘上“神舟8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配上声音过一会儿)

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在那里的生活是怎样的?

七、激情总结:

1、是啊,月球上有无穷的奥秘在等待着人类去探索,更等待着深爱着她的中国客人去探索。在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候,大家一家有许多心里话要跟月亮姐姐说,现在就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书上吧!

2、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板书)

2、学生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①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②做了什么事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标好自

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圈出来的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查生字

表),多读几遍,记住它。

3、练习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检查生字,课文的认读情况

1、师出示本课生字。(首先出示带有音节,然后去掉音节)。生认读。

(如有不会认读的,交流一下,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的,悄悄告诉他)。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生评议。

四、读后悟,读后疑

1、在刚开始上课时,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现在,这些问题你们都有答案了吗?

2、生再读课文,随着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你又有什么问题吗?

(①小燕子到菜园去看了几次?②每次看到了什么?③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④“屋檐下”什么意思?⑤冬瓜和茄子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五、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四幅图上各画了什么,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自己喜爱的内容可多读几遍,把生字读正确。

2、学习要求认读的生字,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生字,结合识字认识偏旁“月、雨、口、禾”。

三、朗读感悟

1、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如,每节讲的是一个季节;这篇课文讲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课文写得很有趣。

2、在了解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3、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五、拓展延伸

1、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在大自然的观察所得,展示自己的画,模仿课文来说说秋季的景物。

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爱哪个季节,再画一幅画,把画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描绘四季的画片、儿歌等,在同学间交流。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品读诗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波爷爷的诗《带雨的花》,这首诗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9课《带雨的花》,那谁还记得,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师:范读文本。(目的:学生在引导下回忆所讲内容,积淀情感。)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配乐范读课文。调动兴趣:你们想有滋有味的读读吗?

(目的: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促使学生有朗读的欲望。)

三、细读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导情感朗读。

1、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体会文中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1)找生说说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的经历。

(2)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偷偷的”、“尽情”等词语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为主线索,继续

朗读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追过蝴蝶?说说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当时的

心情。并体会着去读读文本

(目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

感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3、继续故事情节的发展。找生读3、4小节。

师提问:小鱼小虾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乐趣,小女孩是怎样对待

它们的?指导:下保证时的态度?

师小结,过渡到下环节。

4、朗读5、6小节。

(1)师提问:下雨了,人们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

答并体会试读文本。

(2)教师追问:她给妈妈采花时心情怎样?都想到些什么?生回

答,并体会着读文本。

(3)指导“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最后为什么用感叹号?出示大屏幕。

教师小结标点的作用。

(目的:标点符号的设计达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结合。)

5、故事的尾声。

师过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现在该回家了,此时小女孩

是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自读第7、8小节

(1)学生自读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当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着小女孩当时的心情读。

四、小练笔。

回到家里,小姑娘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说说心里话。(课上时间充足可在课上写在小本本上。)

(目的: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做家长的那份爱与关心,注重听说读写结合。)

五、回读整首诗,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同时板书主要词语)

2、在美妙的音乐中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结束本课。(播放音乐)

(目的:整体感知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味美。最后音乐中升华朗读。)

语文教案 篇7

一、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

二、故事背景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三、理解词义

1、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3、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4、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5、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6、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而“我”却因体力不支被困在悬崖中途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详细叙述爸爸教“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经过和“我”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第21—29段):写“我”由小时候的爬悬崖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人生经历。

五、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

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

2、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我”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

3、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

4、⑦⑧⑨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5、“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6、“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恐惧、焦急。

7、“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

8、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六、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了“我”小时候爬悬崖遇险以及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脱离险境的经历,从而得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战胜它的信念并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从当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最终成功战胜它。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